說起買保險,大部分人是在三口之家建立以后,才有較強的意識。的確,有了孩子是撬動我們買保險很重要的一步。而對于很多23歲-3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說,該如何配置保險卻很少被提及,難道說年輕人之于保險,就不是剛需了么?其實不然,雖然年輕且精力充沛,但往往正在此時,你我都在透支自己的身體。
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90后需要買保險嗎?年輕人面臨的風險有哪些,如何用有限的資金配置適合自己的保險。
· 圍繞在年輕人身邊的風險有哪些
· 如何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障
90后小林,大學畢業(yè)后不喜歡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選擇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在同學眼里,她是一個想要旅游,就能說走就走的人。但是一旦忙碌起來,經常又是沒日沒夜,生活非常不規(guī)律。熬夜、焦慮、三餐不準時讓尚未實現(xiàn)財務自由的她,經常感嘆自己的免疫力越來越差。
同是90后的小剛,畢業(yè)后選擇留在大城市,進入一家前景不錯的大公司。作為初入職場的新人,為了能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得到老板的肯定,在工作上積極主動,加班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兒,外賣和宵夜是陪伴他最久的。如此一來,每月有限的工資除了支付房租、生活費、信用卡等,已所剩無幾。
也許通過他們,你會找到自己的影子……不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工作和生活上的雙重壓力,身體免疫力逐漸降低,沒有存款,甚至負債最怕生病,因為很難負擔高額的醫(yī)藥費。
圍繞在年輕人身邊的風險有哪些所以對于很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不規(guī)律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讓健康壓力給我們帶來了更多困擾;選擇留在大城市,一人居住、出行是常事兒,安全意識薄弱,意外風險也在增大。所以,健康和意外風險是圍繞在很多90后年輕人身邊的潛在問題。
如何結合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障對于選擇保險產品來說,兒童的情況比較單純,老年人的選擇空間很有限,而中青年人在選擇保障的時候相對就要復雜些。所謂的標準化投保建議,對于A來說可能完美,而對于B來說就有缺憾。一個方案不能應對所有的年輕人,畢竟收入、健康條件、職業(yè)等都不相同。
但是切記:用最低的保費,撬動最高的杠桿就對了。
一、健康保障疾病來臨時,我們面對的可能是:收入中斷,巨額的醫(yī)療費用,康復費用…對于沒有存款的年輕人來說,消費型重疾險是保險中的必需品,保費便宜,保障更實際。保額及期限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濟能力來自主選擇,而且隨著年齡和收入的不斷改變,也可以適當?shù)恼{整。
為什么首先
推薦重疾險呢?因為重疾險最大的優(yōu)點是:確診給付;比如50萬的保額,一旦確診罹患癌癥后,
保險公司直接賠付50萬保額。這筆錢,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是相當長的一個時間段內,都不會擁有的存款。一旦風險來臨,我們就可以用幾千塊錢保費撬動這幾十萬保額,拿著這筆錢不論是用到治療、康復還是日常的生活費用都是很有必要的。
足額的重疾險后,建議搭配
百萬醫(yī)療險,每年幾百元的保費,保障幾百萬的醫(yī)療費。和重疾險的不同的是,這類保險屬于實報實銷,也就是花多少報銷多少。除去免賠額外,基本涵蓋了絕大部分的藥品費、檢查費、手術費及靶向藥、放療等費用。
確診給付型和報銷類的百萬醫(yī)療險,為我們的健康做足保障。
二、意外保障年輕人收入不高,但是意外發(fā)生的概率一點都不低,好在
意外險的保費很低,建議在購買意外險時,選擇一年期的產品。一年的保險費用大約在一百元左右,涵蓋了如交通事故、運動損傷等多項意外風險。畢竟保險產品迭代較快,在每年續(xù)保的時候,可以隨時關注選擇更優(yōu)質的產品。
初入社會,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手上的資金非常有限。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工資入不敷出是常事兒。對于很多年輕人來說,不負債就已經等于有存款了,所以每年利用極少的一部分錢,為自己購買一份消費型保險產品,不失為最佳的選擇。對于大部分年輕人來說,切忌在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及固定資產時,考慮大額保險及
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